特朗普最近的操作,有点像路怒症患者开车,一脚踩了油门,一脚踩了刹车。
油门,是降息;刹车,是加关税;两脚同时踩,让全球投资者一脸的问号。
先说油门。
就在最近,特朗普提名了一个重量级人物,让斯蒂芬.米兰进入美联储高层。这哥们的标签是低利率党、市场派,讲话比美联储的点阵图还直白。他和川总的思路基本一致,美国的利率太高,得降,而且要打胰岛素的那种降。
这个人上台,就等于在美联储埋下了颗降息炸弹。
再说关税,特朗普要求对进口半导体加征100%关税,这可不是针对谁,是针对在座的每一位。比如像日本的光刻胶、荷兰的光刻机、韩国的储存芯片、中国台湾省的晶圆代工厂,全都在征税范围。
唯一幸存的,是在美国本土大手笔投资的苹果。
这么一看,川总的意思很直接了,想要美国市场,就得把产能、技术和投资带到美国来,否则就让你加税加到怀疑人生。
按理说,这两件事是反着的。
降息是踩油门,让经济加速;关税是踩刹车,给经济降温。
一个正常人很少会同时去做一个力量相反的事情,但川总干了,因为他的逻辑不是要维持全球经济平衡,而是让美国一边吸引资本、提振内需,一边切断竞争对手的产业链,虹吸全球的高端制造业。
那问题就来了,降息、关税,两根杠杆同时拉动,美元、美股怎么变化?全球资本市场又会何去何从?
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儿,那就是为啥美联储不降息?
因为摆在美联储面前的,不只是美国自己的账本,还有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。如果选择降息,那美债的利息成本能降下来,财政也能缓上来一口气,但代价却是,好不容易控制住的通胀又会卷土重来。
别忘了,2019年的那次放水,美国的物价一度飙到了9%,美联储连续5次加息才勉强把通胀稳定在3%左右。
如果现在降息,那楼市、股市、债市就会全面抬头。这不是刺激经济,是让通胀借尸还魂。
更麻烦的是,现在美国和过去不太一样,美联储真的没那么多票友了。
过去美国发债,有东大、日本、沙特这些国家接着,现在不仅不接还在纷纷减持美债。
那如今接盘美债的到底是谁呢?
是美国人自己,确切的说,是美国的几大金融巨头、商业银行和退休基金在兜底。他们一边喊着“爱国投资”,一边悄悄把客户的钱转去买政府债,有点像一个“财政内循环”:财政部发债,华尔街接盘,最后再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普通家庭和退休基金。
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公司,没钱周转,于是就拿老婆的嫁妆帮自己续命,表面上公司还活着,但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了。
这种“自己人接盘”的模式,只要利率还维持在高位,就有资金愿意强撑;一旦美联储大幅降息,利润下降,那聪明的资本就会马上出逃,最后搞的政府发了一堆债却借不到足够的钱,等于财政在系统里空转,美元的地位也就不保了。
所以美联储的那帮金融老炮心里非常清楚,现在降息,就等于拆了美元体系的最后一根柱子。
那为啥特朗普反其道而行?
要知道,他的经济路线和传统的美国精英不太一样,他不信什么稳健、预期管理的那套学院派话术,只要股市大涨,那美国人就会觉得经济向好,只要房子升值、工作岗位回来,MAGA们就愿意站出来投他一票。
但想干成这些事,光靠嘴不行,得真金包银地砸出来。比如让制造业回流,提高国产替代率,那就要搞基建、给补贴,让企业贷款成本降下来,才能扩大生产规模,具备出口的竞争优势。
想打贸易战,那利率就不能太高,美元不能太强,因为利率高、美元强,企业的生产成本就涨到了天花板上,如果再考虑到其他国家联合反制,那美国产品也就更卖不出去了。
所以特朗普一切政策的前提,就是资金不能太贵、美元不能太强、财政也不能出现太大窟窿。
但现在美联储的利率是多少呢?
存款利率4.5%,房贷利率6.8%,银行借贷利率更是达到了7.5%,一季度美债光是还利息就花掉了2900亿美元,比军费开支还高,占到政府财政总支出的11.9%。
可以说,现在美国的利率,根本不是做实业的利率,而是玩对冲基金的利率。这种局面你说怎么搞得动“制造业回流”?怎么敢打关税战?
特朗普面对的,是政府没钱,制造业不敢扩张,股市想涨但钱全躲在国债里不出来,而解决这些麻烦的最有效办法,就是让美联储降息,而且是大幅度地降。
所以,特朗看着是左右互搏,实际是一种长期谋划,降息,是要把全球资本吸引过来;关税是要让高端制造流回国内。目标是确保在下一轮的全球科技和产业竞赛中,让资金、技术和产能尽可能多地锁死在美国。
历史上,美国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,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,实际就是削弱日本的出口竞争,让制造业重回本土。
只不过,今天的对手不是一个日本,而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,牵一发而动全身,难度和风险都远超当年。
因为资本和产业链都是有绕路能力的。
美国加税,会促使企业把产能转移到墨西哥,再通过贸易协定卖回美国;降息放水,热钱也可能先推高新兴市场资产价格,再通过金融市场波动反噬美国。
这也就意味着,短期内,特朗普可能收获非常亮眼的经济数据和政治红利;但中期的不确定性会加大,长期可能会变成一把双刃剑,即伤对手,也伤自己。
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猛打方向盘,也许特朗普能稳住车子,让美国在这波操作中抢到先手,但其他国家不得不急刹避让,有的甚至可能因此翻车。
对于美国来说,这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局;对于世界来说,这是一次难以预测的震荡期;对于普通人来说,最重要的,是在这场摇晃开始之前,先系好安全带。
虽然,美元、美股可能迎来短期繁荣,但也给长期经济埋了雷。
降息一来,美元可能走弱,热钱就会去找别的出路,比如新兴市场的债券、股票、大宗商品,咱们的股市、房地产也能缓上来一口气,石油、粮食、黄金等大宗商品也会跟着涨。
而美股这边,那些本土化程度高、不靠亚洲工厂的科技公司可能是最大赢家。像芯片设计、EDA软件、云计算这些,既不会被关税卡脖子,还能享受一波融资便宜的好处,大概估值也会再上一个台阶。
但制造和代工厂就惨了,一边要被关税削减利润,一边还要花大钱搬产能。像台积电、三星在美国都有工厂,但规模有限,想要满足川总胃口,还需要更大规模的投资和更长的建设周期,回本盈利遥遥无期。
这场供应链重组的后果,那就是一部分产能会流向越南、印尼、墨西哥这样的国家,他们会迎来投资红利,但无论是基础设施、人力资源、还是供应链配套都比不上原来的生产基地,交付速度和质量也很难跟得上。
总之,全球科技制造的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分散,普通人将面对,是新一轮的裁员和通胀。
此文完。
联华证券-配资股票推荐-郑州配资网-线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